孩子是家长的宝,如今的家长都过于溺爱孩子,各类电子产品都成了哄孩子的“法宝”,而这些电子产物也造就了孩子容易患近视、散光、斜视、弱视等眼病,尤其是弱视患者不断增多,为了更早发现孩子弱视问题,家长不防在孩子6岁前做个弱视排查吧!
一、什么是弱视?弱视不同于近视、散光
近视、远视、散光,统称为屈光不正,常是弱视产生的原因。弱视与屈光不正的主要不同点在于,弱视眼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,视力不能达到正常,除戴镜外尚需进行其他治疗,视力才有可能逐渐提高至正常;而屈光不正者佩戴合适的眼镜后视力即可达到正常,无需其他治疗。
二、儿童弱视通常发病较早
婴儿出生时,眼球、大脑均未发育完整,视力很差,新生儿仅对强光刺激有反应,就是只有光感。生后早期,由于外界的刺激,视觉系统迅速发育,视力逐渐提高。幼儿1岁时,视力几乎接近成人。
如果在这一阶段双眼或单眼受到不良因素如屈光不正、屈光参差、斜视等干扰,以至视觉系统得不到正常的刺激,视觉通路的发育受影响,就可能产生弱视。
三、弱视影响立体视觉
弱视的危害在于,病人不仅视力低下,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功能及精确的立体感。在日常工作中,有许多专业要求有良好的视力和立体视力。
立体视力是人看远近、深浅所必备的功能,一个人若没有完善的立体视力,即使每只眼视力正常,也不可能很好完成精细工作。
四、初治年龄越小成功几率越高
弱视的患病率较高。80年代以后的相关调查显示,我国各地弱视的发病率在3%-4%。3亿儿童中弱视儿童估计在1000万以上。
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,年龄小,疗效越好,,成年后则基本治疗无望。7岁前治疗视力的机会越大,大于7岁的儿童弱视成功几率不到一半。13岁以后,眼-大脑皮质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,视力提高的希望越来越小,治疗的困难越来越大。
弱视的儿童外观没有明显改变,不红不痛,除视力低下外,大多数能正常玩耍、学习,家长和老师们不容易察觉到孩子有视力问题。这样,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时机。
五、儿童每年至少普查视力1-2次
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,初治年龄越小,疗效越好,所以提高治疗成功几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。
如何才能早期发现弱视患儿呢?首先家长对孩子要细心观察,孩子看书时喜欢将书放得很近;看电视喜欢往前凑;常常眯眼看东西;或歪头用一眼看;或将脸转向一侧,眼睛斜向对侧看;在户外阳光下闭一只眼,有斜眼;在陌生环境中反应慢,行动迟缓;东西掉地上后,伸出双手搜索寻找等。
温馨提示:发现以上表现,即应引起重视,早找医生检查。幼儿园应将视力检查作为入托、开班的一项常规检查,除此以外,每年至少普查视力1-2次,发现问题,应及时与家长联系。如果您还有疑问,可以直接在线咨询 或拨打我院热线电话:0755-83211885,我们的在线客服会详细解答您的疑问。